金堂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鞍山记忆第期海城三学寺
TUhjnbcbe - 2022/5/14 17:04:00

刊头题字:刘晓文

时至今日,大唐“贞观之治”催生出的历史文化,一直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多个层面。唐文化对海城影响至深。在海城唐文化丰厚的遗存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三学寺。

三学寺位于海城市内。“三学”为佛教术语,即:一学用戒止恶修善;二学用定息虑澄心;三学用慧破惑证道;三者互不可分,故名“三学”。三学寺的建筑,由前殿、中殿、后楼、山门、东西配庑、禅堂和围墙组成,占地约平方米。前殿、中殿为歇山式建筑,系砖木结构。后楼二层为藏经楼,系硬山式建筑。整个建筑,布局协调,巍峨壮观;木雕工艺精美,色调明快;五脊六兽、二龙戏珠等砖雕艺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三学寺始建于唐代。年出版的《海城县志》载:“城内西南隅,原有三学寺,系千年古刹,中有唐、明两代碑。相传唐尉迟恭监修。今唐碑已毁,明碑存。”

年出版的《海城县志》也说:“县城内西南隅,旧有前代古刹曰三学寺,相传建自唐时。清道光间庙已颓败,有高僧明思者自千山来苦心募化,重修大殿三楹,前殿三楹,后楼三楹,山门三楹及东西两廊,钟鼓二楼。工竣后,明思归寂,其徒兆悟等复守数十年,至光绪二十四年,其徒孙思观与其徒修宽将庙售与外人,得价还俗。千山高僧兆如亦明思之法嗣,愤思观等擅卖祖庙,控之北京,僧录司行文到邑,不计私卖国土,经邑宰钱宗昌交涉收回。自此庙归官有。三十一年,知县管凤和用其地设立师范学堂。民国十九年学校迁移城外,又将校址售与法院,设立分厅及检察分厅。”

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的三学寺

年时的三学寺天王殿

三学寺建筑群由前殿、中殿、后楼等部分组成。

前殿天王殿

天王殿

前殿又称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有转角、柱头、补间,五铺作斗拱,大顶坡度长,正脊雕龙,两头有大吻,斜脊有跑兽,梁枋施彩绘。有前后回廊,建筑宏阔,雄伟庄严,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中,“歇山”代表的是建筑等级,是宫殿建筑的主要形式之一,常用来作为皇宫或宗庙中的主要配殿。据介绍,这是寺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大殿屋顶九脊,大木架结构,彼此牵制,自成体系,山墙压在山面额之下,架稳脚实,重檐飞出,巍峨壮观,殿檐下斗拱较大,斗拱翅昂,风铃悬挂。

中殿大雄宝殿

中殿又称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举架较高,也是砖木结构,有柱头、转角、铺间三重昂斗拱,正脊有雕龙,两头有大吻,斜脊有跑兽,前有回廊,梁枋施彩绘,建筑高阔,雕工精美。此殿是三学寺的主要建筑。不过,年9月3日,由于中殿发生火灾,只剩下两根石柱。现在重建的中殿最大限度与原建筑保持一致,一样的砖木结构,同样有五间房组成,进深三间,与前殿格局相同,建筑形式为三楹二暗,殿檐下斗拱装饰较为突出,斗拱上有精美的雕刻,别具一格。

后楼藏经楼

后楼为硬山式建筑,二层,石基,面阔五间,前有回廊。二层有栏板和木雕门窗,为藏书用,因此又名藏经楼。此外,寺内东西厢房各九间,硬山式建筑,前有回廊。在西厢房南头两侧建禅堂五间。山门三间,周砌桓墙。但钟鼓二楼早已不存在了。

光绪三十一年左右,海城县知县管凤和大施改革,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施医所”,并在三学寺设立了师范学堂,着实鼎盛一时。新中国成立后,三学寺一度停用,曾经暂作为商店的仓库,后又改为海城县图书馆。在年2月4日海城大地震中,寺中建筑多处震损,后国家拨专款对其进行了修复,才保住三学寺。

三学寺经过数次重修重建,现前殿为明代建筑风格,其他为清代建筑。虽然如此,送入游客耳鼓的钟声和鼓声,依旧荡漾着绵长而久远的盛唐余音,那块早已被毁的唐碑,仿佛还立在人们眼前,细细讲述着这古刹曾经的沧桑与辉煌。

总策划:马贵祥田力王丽萍

蔡恒东丁荣荣

总顾问:马贵祥魏润生贺东梅

智春山王忠奇关金志

吕桂荣孙治勇常玉书

张海东李靖张德纯

总编辑:张毓春

商业合作:

张毓春家庭藏报馆荣誉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鞍山记忆第期海城三学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