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社会主义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奋斗目标、努力方向和行为准则[2]。心理学和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利于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但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不重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心理特点,采用“灌输”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教育,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反感,另一方面价值观教育的效果甚微。对于“90后”大学生,在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须遵循其心理特点,利用其心理规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因此,心理学介入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吉米回忆说:“我不曾看到她哭过,只有通过她的表情和声音,你才知道她真的很害怕。但她一直都表现得十分冷静和坚强。”当地警方计划,不但要对艾比和吉米大加表扬,还要送给小姑娘一张奖励证书,以表彰她在生命受到威胁时的英勇表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