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成都官方出台两大“稳楼市”政策利好,通过优化限购和摇号政策,给市场注入信心。
政策一总的来看是将区域限购分为三大类型:①高新南区作为单独一类限购区:符合该区限购条件的,可在其他任意区域购房;②其他中心城区统一为一个住房限购区域:在该限购区域内买房资格互通,但不可在高新南区购房;③近郊区区域:限购1套房。
实际上,今年5月份成都便已对限购政策做出一定调整,近郊区域不限购、中心城区(包括高新南区在内)社保或个税由24个月调整为12个月,本次政策的调整变动在于高新南区单独限购,其他中心城区之间购房实现互通,其他变化不大。
(1)政策调整与成都当前的市场表现不无关系。高南新区具有特殊的供求关系,整体新房供应稀缺,市场热度仍有较好支撑,因此作为单独限购区。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中心城区购房资格互认,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购房政策,同时购房者可在不同区域之间做出选择,整体购房的自由度更高,也有利于部分需求的释放。
(2)但从各区域影响来看,成都当前市场热度也呈现出区域分化的趋势,如热销项目也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的部分区域,如天府新区、成华区等,在这些区域实现购房资格互认,或将助推更多需求流向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将更加利好于主城市场,但也会加剧区域间分化的格局。
(3)本次,在近郊区域的政策依然维持限购1套的政策。尽管当前周边区域市场压力持续,但保持当前的政策也是为了避免对成都周边三四线城市造成虹吸效应,维持周边低能级市场的稳定。
从政策效果来看,成都在不久之间便松绑了人才购房的政策,本次在限购调整也是对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但更多影响的是区域间成交的变化,相对于5月份全区域、多维度的放松来说,对成交量的带动相对有限。
政策二则主要优化了购房摇号,不再区分购房资格顺位,棚改与无房家庭之间一视同仁,普通家庭之间也不再区分。从购房者来看,前期排在顺位前列的部分刚需由于购房优势不再,有部分需求转移至二手房市场,从而对二手房的成交量有所带动。
此外,摇号政策的出台也主要是针对过去市场“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作出的规范,当前成都市场已经逐步恢复平稳,摇号政策的边际作用逐步下降,适当的优化也是对当前市场的适应,有利于恢复市场为主导的交易机制。
政策一:
11月17日,成都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区域限购措施的通知》:
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统一为一个住房限购区域,具备该区域内任一区购房资格的居民家庭以及具备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购房资格的居民家庭,均可在该限购区域内购买住房。该区域购房套数、户籍社保年限等住房限购要求保持不变。
在成都东部新区、青白江区、新津区、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区域内生活工作且无自有产权住房的非成都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在该区域内购买一套住房用于自住。
政策二:
11月17日,成都住建局、司法局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商品住房公证摇号排序选房有关规定的通知》:
不再区分居民家庭购房资格的顺位,将原来的无房居民家庭、棚改货币化安置住户、普通购房家庭三类优化为无房居民家庭、普通购房家庭两类。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开发企业自行组织销售,不再实施公证摇号:
1.首次开盘的“双限地”项目及其后续批次房源;
2.建筑面积在平方米及以上的房源;
3.登记购房人数在房源数(不含平方米及以上)2倍以内的房源。
建筑面积在平方米以下且登记购房人数在其对应房源数2倍及以上的房源,实施公证摇号排序选房。
表:成都当前限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