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日本,是什么样的?
是一尘不染的街道,
脖颈纤细、姿态优雅的和服少女,
还是供奉着不同神灵的神社和朱红色的鸟居?
奈良唐风
木心先生曾说:
日本文化来自中国唐家废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误解——误解得好!
日本人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将中国的风格徐徐转化为日本风格,让我们不断不断地去靠近、去探究。
01.
日本古建筑,大唐盛景的缩影
左为敦煌的唐代建筑壁画,右为日本寺庙
梁思成将唐朝称为建筑艺术的黄金年代。这时的建筑无论是艺术层面还是在技术层面都达到了顶峰。
唐代建筑对日本建筑有深远的影响。早在奈良时期与平安时期,日本曾多次派出遣唐使,直接学习中国纯正的唐朝建筑。
唐招提寺
对于中国唐代建筑的研究来说,没有比唐招提寺金堂更好的借鉴了。
——梁思成
东大寺
他们甚至严谨按照唐代都城格局建立自己的首都,在奈良、京都建造起了小长安。唐朝的雄盛风姿可见一斑。
侯孝贤拍摄《刺客聂隐娘》,仿照唐代都城长安而建的京都,似乎是剧组唯一的选择。片中约有十五场左右在日本拍摄,包括京都的大觉寺、高台寺、东福寺、平安神宫的水上泰平阁。
在京都平安神宫泰平阁拍摄当你立足京都的寺庙,会有一种时空错乱感,好像回到了唐代。深色原木的建材与同样青黑的屋瓦,庭园里扶疏如林,比起如今大红大绿质感如塑胶玩具的庙宇,才真正像是宗教场所。仿佛聂隐娘只能出现在京都的庭园楼阁间。
寺院之外,奈良西北的平城宫遗址也能更好地说明唐式风尚。如今的平城宫遗址是昔日的平城京,从设计到实施,模仿的都是唐时期的长安城,只是比例缩小到1/4而已。
但其整体格局基本仿照长安,城市方方正正,街道横竖笔直,中轴线两侧近乎完全对称,犹如棋盘一般日本在定都平城京之前,保持的是天皇一代一迁都的传统。而平城京作为京城长达70余年,历任7代天皇。而且,之前迁都,日本采取的都是拆掉原址,然后把所有的建筑一砖一瓦都移动至新址重建。
作为“大明宫之后的模仿唐长安城的惟一蓝本”的平城京却逃过此劫保存了下来,因此也成了日本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大城市。如今,去走访这座宫殿遗址,虽然和唐长安相比,规模稍有逊色,但盛唐的建筑风貌却丝毫不减。
02.漆器风靡千年,令人敬畏的奢华在世界上,China既代表中国,也代表瓷器。而Japan既代表日本,也代表漆器。
不可否认,一提到漆艺马上就会联想到日本,日本把漆艺当做一种民族文化来打造,成为了日本的名片。但漆器,确确实实是发源于中国,后才传到日本。
早在年前,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漆器。在中国汉代的时候,漆器以及工艺才逐渐的开始传入日本。到了唐代,日本开始大规模学习中国,两国的交往日益密切。不仅传播了灿烂的唐代文化,同时也带去了漆艺匠师,进一步促进了日本漆艺的发展。10世纪末到11世纪后半期,日本逐渐脱离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愈发有了日本特色。平安时代,涂漆法、平纹、螺钿、莳绘大力发展,造型也更加精巧华丽,留下著名的亁漆箱、京都仁和寺的宝相花迦陵频迦莳绘册子箱。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唐代·8世纪
正仓院宝物东京·前期展示
宝相华迦陵频迦莳绘册子箱(仁和寺),为收藏空海“三十帖册子”的经箱,漆器艺术史上的极品京都的京漆器受到唐风影响,衍生出独特的漆金工艺——莳绘。莳绘是漆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以金、银屑加入漆液中,干后推光处理,显现出金银色泽,极尽奢华经过多道工序和精湛技法打造出的漆器带有华丽的装饰,如今已成为一种高档传统工艺品除了采用华丽装饰的特制漆器之外,漆器也是老百姓日常使用的餐具。它在日本被发扬光大,至今活跃在日常生活和庆典里。
漆器在日本到底有多普遍呢?据悉,每一个日本家庭都有至少10个以上的漆器托盘,日本每年的漆碗成交量更是在一千万以上。
质地坚固的漆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散发出独特且深邃的光泽,弥漫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日本文化中,放在精美漆制木饭盒里的食物,会比盛放在普通食器里精致高雅得多。暗红色的漆器成色和琥珀色的蒲烧鳗鱼相呼应,入口前已经是极大的感官享受。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也有类似的描写:“盛在漆器果盘里,其表面的色泽看起来明显地黯淡而深沉,同样唤起人的冥想。哪怕是口感不佳的羊羹,这时也会平添一层特别的美味。”
日本有句古语:食物好不好,先看餐具。含蓄而内敛的漆器,盛下的也是日本人在细小的事物中探索极致的专注。03.光影唐纸传到日本,留在了“文化的尽头”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带了很多中国制造的东西回去,这些前所未见的美丽什物被日本人统称为“唐物”。唐纸,是正宗的“唐物”——产生于唐朝时日本从中国带回的造纸术和印刷术。
写有和歌的唐纸来自唐朝的纸张被运到京都,到了当时的首都江户(今东京),贵族们一时惊艳。“唐纸”稀有而珍贵,主要作为上层社会的书写用纸。为了满足需求,日本开始模仿中国唐纸的制作技术。
平安时期的日本纸坊,成功仿制出中国的唐纸。他们采用类似木版印刷的方式,以胡粉、印度红、群青、黄土、墨和云母等颜料调和后涂抹于母版上,经人工压按形成纹样。这亦真亦幻、闪耀着光的“唐纸”在日本京都发展并传承了下来。
传统的手艺人在胶液中融入云母磨成的粉,搅匀;然后在漉纸上撒上贝壳粉末,或涂上颜色,打上底妆之后是很重要的一步,将颜料均匀地涂在用棉布做的筛子上,再将筛子上的颜料均匀拍打在木雕纹样板上最后,再把和纸覆盖在模板上,印上带有颜色的花样京都的“唐纸屋长右卫门”,数百年来,他们保存着祖先留下的块雕刻着不同图案的木板。自年开始到现在,12代人,都在制作唐纸。唐纸的每个细节都可供考究,呈现出了手艺人的周正与细致。
制作好的唐纸手感柔软、图案优雅,似乎能望见盛唐时荣华与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唐纸上所用的云母粉,这是一种发光材料,在日语中念“kira”,意为闪耀,会让呈现的图案闪耀出迷人奢华光泽。唐纸会在光影变化之中随之产生的微妙变化。纸与装饰之间,明暗之间的界限异常美丽。唐纸如今多被装饰在日式建筑中,贴在分隔室内区间的拉门上作为“障子”,或是贴在屏风上。装饰在日本“桂离宫”其中一间的唐纸,仅仅是白底纸面配上白色纹样,已经足够高级,甚至还带着一点神秘。
04.和果子里封存着稍纵即逝的美妙瞬间一枚小小的果子,其实已经一千多岁了。日本的遣唐使,将中国唐代的饮茶习惯带回日本,其中包括了茶道文化和糕饼技艺。“唐果子”(唐朝糕点)以及用面粉裹住食物煎炸的技巧风靡日本,直接促进了点心制作技术的飞跃。
同时,海上贸易也使得各类南洋点心(如长崎蛋糕、菠萝包、有平糖等这类经典美食)远赴重洋来到日本,扩宽了和果子发展的视野。和果子就诞生在这样的混血传统之中。羊羹是用寒天、豆沙和砂糖混合制成的生果子。原型来自禅僧从中国带到日本的“羊肉羹汤”,后来日本人用小豆代替了羊肉,演化成现在的形状
一枚和果子到了日本人的手中,透露着细致入微的美感,完美体现着他们骨子里对精致的追求。
从食材的选择、色彩的搭配、造型的拿捏……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琢磨,极致讲究,恨不得全揉进一口大的果子中。春食樱饼,夏啜水羊羹,秋有栗子茶巾绞,冬饮白玉善哉。色,形,味无不追求极致,于方寸间显露四季之美。和果子可能是最符合时令的食物了,随着春夏秋冬的更迭,呈现花鸟风月的变化。05.了不起的误解,让我们更接近唐朝
有唐一代已经多年了,它的气度、审美、影响仍在强有力地感召着我们。曾经它绚烂至极,当仁不让的世界中心,向全世界撒播它的影响力。日本就是极好的例子。
在那个梦幻般的时代里,日本曾派遣无数人才东渡大唐,仔细学习和研究。日本引进的唐朝文化奠定了日本古典文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后世(室町、安土和江户)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从服饰、语言、文学、哲学、建筑、风俗等等,如果没有唐朝的影响,日本文化将会完全不同。
又如关野贞所言:“一旦发现外国的长处,就立即毫不踌躇地吸取,然后将其和日本固有的文化基础结合起来,巧妙地进行消化,并创造出具有日本气质的东西来,日本人是很富有这种精神的。”
在这些鲜活的细节里,我们发现日本文化中处处有唐朝的影子,却又处处分明是日本的风格。从居室、器皿、餐具、玩物,从小环境到大环境,日本一直能葆物质的本色:木、竹、石、纸……清清楚楚。这种“了不起的误解”,让我们跨过重洋,看见一个别样的唐朝。
-END-整理编辑丨艺旅文化虫虫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