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金堂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成都金堂县提出了筑强“五个城市”功能支撑,其中第一个就是要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近日,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玲和金堂县经信局局长陈志强做客“水城会客厅”,就绿色制造先锋城市的内涵以及金堂县如何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进行了解读。
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顺应时代潮流
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上特别重视绿色制造,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制造进行了一个科学的诠释。邓玲介绍,绿色制造实际上是全球共同追求的一个工业发展模式,包括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流通以及工业废物的资源化等,“绿色制造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走的一条道路。”
邓玲表示,金堂县提出要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这个提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它的创新在于先锋城市,所谓先锋城市就是要在国家提倡绿色制造这个大的背景下走在前面、冲在前面、做出示范。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体现出了金堂县强大的气魄、长远的眼光和前瞻的意识,同时又显示出了金堂人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绿色制造业方面的胆识、胆量和格局。
邓玲介绍,金堂县这几年发展很快,在绿色制造业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有了像光伏产业这样一个比较大的体量,还有清洁能源、新材料产业做支撑,所以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绝不是空穴来风。提出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体现了金堂县敢为人先、敢于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通过产业发展走在前面,而先锋城市的提法则说明了金堂县一定要在绿色和创新融合发展、协同推进这方面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同时,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也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高度契合,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金堂县能够在绿色制造上冲在前面,起到先锋作用。
金堂未来将培育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
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是县委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陈志强介绍:“结合金堂县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绿色生产。作为金堂县的绿色制造先锋体现,就是先有一个量级的提升,在量上实现先锋引领作用,具体到产业上,未来3—5年主要是围绕节能环保、应急安全、通用航空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千亿级的绿色产业集群。这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在金堂县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这个目标定得很高,金堂县未来发展的空间也很大。”
金堂县将如何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金堂县经信局局长陈志强说,一是大力发展总部平台经济;二是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三是加快推进数字智能技术的发展及数字智能技术的运用,发挥数字智能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促进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在发展总部平台经济方面,我们现在引进通威光伏和巴莫科技,就是依托他们的总部示范,现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也落户金堂县了,所以金堂县有能力和有条件引进培育一批功能性总部、区域性总部和投资公司,引领聚集上下游左右岸配套企业。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方面,将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深入实施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围绕光伏、能源新材料全产业链前瞻性、创造性技术开发,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创新平台和通威太阳能、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展行业的前沿关键技术攻关,全面增强光伏创新策源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支持各类孵化平台,加强与清华碳中和研究院、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内一流创新平台合作,促进人才、资本、信息、项目等创新要素加快聚集,推动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金堂县转化应用;依托正在建设的成都国际职教城,实施光伏人才的引育聚集工程,为壮大光伏产业提供智力支撑。在数字智能技术方面,加强数字车间、工业互联网、5G等新技术的示范引领,重点支持巴莫科技数字化车间、通威太阳能5G智能互联工厂、川锅公司数字驱动中心、浩旺产业园智慧园区等项目建设,提升企业数字化产业升级改造能力。”陈志强进一步介绍道。
陈志强说,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还需要做好服务工作,“一要聚焦项目做好服务。聚焦光伏和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优化‘两图一表’,针对性开展项目招商攻坚,从项目招引到项目落地实行‘一条龙’服务、全方位服务。二要精准服务企业。‘主动出击’走访企业,建立集*策宣传、机会清单、在线帮助等为一体的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做到线上线下‘零距离’,加强惠企*策系统化、集成化和便利化落实。三要做好民生服务。重点是抓好能源和要素保障,服务民生,推动5G网络、变电站、天然气配套工程建设,实现要素保障同步推进。”
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是县第十五次*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陈志强表示,作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县经信局将扛起“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的历史责任,努力担当作为,加快建设绿色制造先锋城市,为金堂建设“成东中心、公园水城”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王顺银)
相关链接
专家简介
邓玲,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
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主讲《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国土开发与城镇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与区域*策》等博士硕士课程。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40余项,出版了《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实现》《中国七大经济区产业结构研究》《国土开发与城镇建设》《攀西新跨越》等专著多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管理世界》等刊物发表文章若干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七大经济区产业结构比较研究》《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研究》《长江上游经济带与生态屏障共建及其协调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实现研究》,正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创新研究》。先后获科技进步贡献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