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河流对于巴蜀大地来说有多重要中国国家地
TUhjnbcbe - 2023/9/5 20:48:00

年8月20日8时

位于长江重庆段的寸滩水文站内

一个新纪录产生:.62米

这是突破年历史极值的洪水位

在此之前

四川盆地内的江河已经是”六洪齐发“

面对这么大的洪水,我们不禁要问

这些大江大河怎么了?

气象数据显示

今年8月10日以来

四川出现了多轮历史罕见的暴雨

特别是8月14日至8月18日

短短四天的时间

四川局地降雨量超过mm

接近北京一年半的降水

截至20号

有气象站点的总降雨量超过毫米

来源:四川省气象局

此次多轮暴雨的总雨量

已全面超过年7月的强降雨

更是超过今年湖北、江西、安徽的暴雨

为年以来我国的暴雨之最

据四川省气象台报道

本次极端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为特大型

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致使

四川雅安、成都等地出现山体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多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

更让人揪心的是

猛烈地降雨导致

青衣江、大渡河、岷江

沱江、涪江和嘉陵江“六江洪水齐发”

如四川省河流分布图所示

省内河网密集

主要有长江、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江河

大渡河和青衣江在乐山汇入岷江

涪江和渠江在重庆合川区汇入嘉陵江

最终雅砻江、岷江、沱江和嘉陵江都要汇入长江

再结合上图降雨的落区

可以看出来此次的洪水主要在

嘉陵江流域、岷江流域和沱江流域

但好消息是,目前四川境内的江河水位在逐渐下降

洪水影响最危险的时段已经过去

但后期可能还会有降水出现

需要人们继续提高警惕

嘉陵江、岷江、沱江

这三条大江正是巴蜀大地上

让人又爱又恨的三条江河

1

天府之国的“东大门”—嘉陵江

嘉陵江

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的秦岭南麓

全长km,流域面积16万km

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

滔滔嘉陵江水,从古至今

滋养着广元、阆中、南充等四川东部的主要城市

河流一路奔流向南

在重庆市朝天门码头汇入长江

山高谷深的嘉陵江泥沙含量巨大

泥沙淤积会使得河床的高度被抬高

而且由*陵江流域的形状略似扇形

洪水向中心汇流,加剧涨势

常常产生严重的洪灾

从年到年的年内

嘉陵江流域发生洪水次,有33座县城遭受洪灾

为了治理洪水

嘉陵江流域修建了许多水利枢纽进行调蓄洪水

如:位于广元市的亭子口水利枢纽

以及宝珠寺水电站等

洪水虽然无情,但是嘉陵江却一直在养育两岸人民

嘉陵江沿岸的水域风光、山地景观

峡谷森林都是四川省独一无二的美

在山势险峻的四川北部地区

嘉陵江像一把“利剑”

冲破层层山峦的阻碍

“劈”开一条险峻地河道

正是这条河道

拉近了古代陕西和四川人民交流的距离

剑门关的翠云廊古柏,相传是蜀汉上将张飞所植,至今仍有一万三千余株,上至先秦,历经汉唐,下至明清,不断有人守护着嘉陵江两岸的独特景观

广元,处在嘉陵江的上游

是四川人民出入巴蜀大地的“北大门”

从古至今依靠着嘉陵江的庇护

世界上最古老、现存最完整的古代交通系统

金牛道即修建在嘉陵江河谷的两侧

在嘉陵江流域内还分布着

陈仓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等古蜀道

蜀道不仅是蜀国大将姜维镇守蜀国之地

更是蜀国与关中乃至中原的重要关系纽带

沿着嘉陵江河谷修建的金牛道

虽然蜿蜒崎岖,但沿途的商贸交流越来越频繁

来自蜀国的蜀锦、丝绸、茶叶等

通过嘉陵江河谷金牛道销往长安

中原大地乃至西域各国

顾炎武《日知录》中记载:

“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

来自蜀地的粮食与赋税

为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逐渐地,广元、成都等地的经济开始腾飞

到了唐代,成都已成为仅次于扬州的经济发达地区

有了“扬一益二”的美称

不仅上游的经济逐渐繁荣

处在下游的重庆市也不甘示弱

由*陵江一路南下的过程中

“招兵买马”了多条河流

特别是在重庆合川区接纳渠江和涪江后

嘉陵江水量大增

两江交汇的重庆自古便是我国内河航运的枢纽

面对着穿城而过的长江、嘉陵江

更是重庆人心中的温暖印记

曾经的重庆

依靠嘉陵江与长江,实现了内河航运的兴盛

如今的重庆

长江*金水道的游轮、货轮往来,又是一派胜景

此情此景

早已深深地印在重庆人的脑海之中

时至今日

老重庆人很喜欢在江边走一走

每当不开心的时候,来到视野开阔的江边,

吹一吹江风,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2

天府之国的“*金搭档”—岷江

岷江

自北向南贯穿四川省中部的*金地带

在乐山纳入了大渡河和青衣江“两员大将”

最后在宜宾汇入长江

如果说嘉陵江是重庆的命

那么岷江则是成都的*

由此可见岷江水系对成都平原有多重要

除了嘉陵江流域,岷江流域是另一个

助推成都平原发展的“加速器”

巴蜀文明有近三千年的灿烂与辉煌

对于这种文明的来源,说法不一

但有很多学者认为

早期蜀文化是源于岷江上游的新石器文化

着眼全球来看

无论是发源于*河流域的古代华夏文明

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

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还是发源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

都与江河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岷江自古以来,就是滋润成都平原的生命之源

这里不仅孕育了独特的三星堆文明

还是许多帝王将相与文人墨客

隐居自敛的安适之地

既有李商隐“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温柔

也有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的感慨

回顾历史,先人们在开创千年古都的同时

也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治水先河

距今约年大禹的治水,正是从岷江开始

《尚书·禹贡》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

通过疏导岷江,向东开凿水道治理水害

即便如此,岷江的水患灾害还是从未停止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年)

岷江“溢”出,“”漂流万家“

据《灌县志》记载,康熙四十五年

岷江的支流杂谷脑河在暴雨中

“有二物如牛相斗,山为之崩,横截谷口

水不得流者三载。弥漫浸淹

逆上数十里,官民时惊恐”

由此看来

岷江给成都平原带来丰富沉积土壤的同时

还带来了各种水患灾害

直到一千多年后的秦昭王末年

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水利枢纽

才极大地改善了岷江流域的水患灾害

都江堰也是整个岷江流域的“点睛之笔”

因为它巧妙地将岷江进行了分流

岷江干流在中间

干流以北的岷江被分流至成都市区及沱江流域

以南的岷江则偏向西南奔流

在成都西南远郊附近再次汇入岷江

这么伟大的工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守护着成都平原

使成都成为了

“水旱从人,食物荒年,不知饥馑

天下谓之天府也”的天府之国

3

天府之国的“另一主力”—沱江

沱江

同样是自北向南流

流淌了公里,经过了德阳

资阳、内江、自贡等多个城市后

在泸州汇入长江

沱江流域面积较小,不像嘉陵江和岷江流域那么广大

这就使得沱江一旦发生暴雨就会覆盖到全流域

年7月,沱江上、中游同时发生暴雨

干流三皇庙水文站

洪峰流量立方米每秒

超过了历史最大洪水流量

面对如此之大的洪水

沱江流域同样建起了许多水利枢纽

例如:三岔水库和长葫两库等

在引水灌溉的同时

最大程度地调蓄洪水

保证沱江流域及沿岸人民的安全

在沱江流域内

生活着多万人,有着万亩的耕地

金堂的柑橘,简阳的棉花

什邡的烤烟,资阳的花生

内江的甘蔗,乐至的蚕桑

无论是品质和产量都十分引人注目

沱江上游自古就营种烟叶,什邡、广汉等地的毛烟

绵竹的柳烟,很早就声誉鹊起

沱江下游的内江,自古以来就在从事着甜蜜的事业

从唐朝开始

甘蔗在这个流域中成长壮大

手工制糖的作坊自康熙年间兴起后

并迅速在沱江两岸扩展开

到了光绪末年

甘蔗的种植已经扩展到了全省多个县

年产糖品达到多万斤

处在沱江和长江交汇处的泸州

更是水的天下

若隐若现的酒香,是泸州街头的味道标配

这里深居巴蜀腹地,气候多雨温和

是泸州本地软质小麦和糯红高粱的生长乐园

而这些农作物,正是白酒酿造的上佳原料

清代诗人张问陶不禁赞叹道:

“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有酒了,怎能少得了肉

对于每一座沿江的城市而言

鱼都是最受欢迎的,泸州也不例外

区别于成渝两地制作的豆瓣沱鱼和干烧鲤鱼

泸州当地的豆瓣沱鱼和干烧鲤鱼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使用的是特有的

泸州元红豆瓣以及泸州泡姜

更加突出了食物的鲜香和辣味

泸州泡姜

为了除湿,泸州人将生津润燥的鳝鱼吃到极致

除去内脏后的鳝鱼

需要过两遍沸水后捞出

随后加入葱、姜、蒜、料酒等作佐料

待水煮沸后,把鳝鱼切断后放入沸水中

再将火腿片、当归、*参、胡椒粉等注入汤中

加盖,用棉纸封口,上笼蒸1小时左右即可

出锅后的鳝肉软烂鲜香,汤汁清爽味酽

如此吃,很巴适!

从古至今

人们依靠着大江大河生活

这些河流川江也在养育着我们

河流有温顺的时候

也有桀骜不驯的期间

面对河流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它

一方面需要我们有更多的敬畏之心

去保护它、珍惜它

另一方面,当它“发脾气”时

我们更要做好充足地预防措施

如建设水利枢纽工程

构建防江大堤等

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这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话题

说说你的家乡与河流的那些事吧

评论区见

-END-

图自:rf、VCG、网络

编辑/Jackie实习编辑/堃堃

别错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流对于巴蜀大地来说有多重要中国国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