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西德尼·戴维·甘博(SidneyD.Gamble)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其祖父为宝洁公司创始人,年,18岁的甘博随父母第一次来华,年至年间,他多次来到中国,拍摄了五千多张民国时期的高清照片并带回美国,年甘博去世,15年后,他的女儿在家中阁楼无意发现全部的底片,后被杜克大学图书馆收藏并进行数字化展示。
年甘博第二次来中国时,与罗伯特·菲奇(RobertFitch)和J.H.亚瑟(Hillcoat.Arthur)结伴沿长江溯流而上,深入四川省考察,他们于年6月11日离开上海,10月9日返回,历时4个月,行程4千英里,他拍摄的照片极为高清,记录了珍贵的民国时期各地风光人文。图游华夏百家号在完成张柏林、柏石曼、克拉普中国行系列老照片专辑后,对甘博中国行的照片,仍按时间和地域进行解读。
一、本期行程
年6月11日,甘博一行从上海乘船沿长江前往四川,水路耗时5天,6月19日从遂宁出发前往成都,本期是途径金堂县前往成都所拍的照片,上图为民国六年(年)出版的四川省地图局部。
二、金堂境内
1、甘博一行来到了金堂县境内的赵家渡,滑轿停着,屋旁有露天的灶台,几个铁水壶引起了甘博的兴趣。
罗伯特·菲奇曾经对这段行程回忆道:我们迅速向成都方向赶路,途中遇到很多来自于四川省内各地的士兵,他们没有对我们怎么样,只是在我们到达成都前的最后一晚,我们在赵家渡过夜,深夜时被客栈门前的喧闹声吵醒,大家点起灯笼,走了出去,发现一支*队的士兵正要征用我们雇用的苦力和轿夫,为了阻止他们,我们出示自己的美国护照,并礼貌地告诉他们可以带走我们的人,但是根据护照的规定,官方有义务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人,让我们能够继续行程,他们考虑半天后,同意不征用我们的人就离开了。
2、在赵家渡,甘博看见山坡上有一座高耸的砖塔,此塔高为九层,状若一只笔,很似风水塔,可惜百年的世事变幻,此塔今已不存。
3、在赵家渡的一处食摊,有两位荷枪实弹的士兵,正坐着吃饭,由于当时爆发了战乱,他们穿的比较正规,除了携带一支步枪,腰中还别了一柄短剑。罗伯特·菲奇回忆在第二天,他们经过了一排轿子、独轮车和苦力,几乎都是被征用了,这些苦力都是被*人强迫无偿劳动,有时会在途中为苦力们提供食物。而这些士兵中有些曾经就是强盗。
4、在赵家渡的一处戏台前,四面八方来赶场的百姓,聚在广场上,由于已是六月下旬,阳光暴晒,天气炎热,人们几乎都戴着草帽,很多人也打着赤膊,看到几个外国人在高处摆弄着相机,大家都转头往上看着甘博。
5、在赵家渡的一处临街店铺前,瘦骨嶙峋的老汉,正在桌子上擀面饼,旁边的男孩也没穿上衣,正盯着甘博看着稀奇。
6、在一户人家的厨房,甘博拍摄了一位当地妇人,用火钳往灶洞里搅动着柴火,此灶有三个锅台,不同于其他地方有烟道挡壁,不知如何解决烟气冒出的问题。
7、时值汛期,在赵家渡所在的一处河流岸边,一户人家的房子被洪水冲垮,房主人很是郁闷地坐在屋前。
8、在赵家渡的一家棉被工坊内,甘博看到了中国传统的弹棉花场景,这种工艺至今仍然保存,在全国各地广为流传。
9、在赵家渡的一处石桥,此桥的每个桥墩,两侧都是不同的龙兽石雕,很是威武,除了有镇压水患之意,还有确保石桥安稳不塌的寓意,最前面一人挑着箩筐走来,后面有两人跟来。
10、罗伯特·菲奇(RobertFitch)和J.H.亚瑟(Hillcoat.Arthur)很好奇,特地蹲在其中一只龙首上,让甘博拍了一张大小对比图,他们穿着衬衫皮鞋,和身后走来的一位中国男子也成了鲜明的对比。
11、在赵家渡的一处饭馆内,甘博一行开始吃午饭,在夏日时分,为了让客人不受炎热的困扰,当地专门有卖风的行当,当然大多都是小孩子来做此事,每当客人落座,他们就一对一地给食客扇扇子,吃完后客人就给钱,可以看出来,孩子们很小,就知道赚钱贴补家用。
12、在赵家渡附近的一处小河旁,甘博看到一架水车正在工作,上游的来水冲转着水车,将灌溉用的水提升至岸上,浇灌着青绿的农作物。
13、在赵家渡的一处房屋门前,甘博给一直跟随他们的两位中国户外拍了合影,两人穿着草鞋,左边戴帽子的护卫站得笔直,右边的光头护卫裤裆还有一处搭包,上方绣有图案,很是有趣,大门旁贴着的对联下方已经缺失,却露出了原底的“庆贺新年”的内容。
四、成都郊区
14、从赵家渡前往成都,石板路通向一座楼阁,迎面而来的是一位挑夫,他挑的东西是盐块,看着不多,却是很重,后方的树下,有人开着茶水摊,供来往的客商歇息。
15、在途中,甘博看到一处河流上,是没有桥面的小石墩桥,中间的缝隙供河水流淌,大约是美国很少见到这样的桥,同伴也饶有兴趣地站在一个石墩上。
16、甘博看到对岸有三座水车在运转,便拍摄了这张照片,可以见证那时成都平原的灌溉之发达。
17、在稻田中的官道,蜿蜒而来,大约是甘博看到此景很美,便让抬着同伴的轿夫们停歇,专门拍下了乘坐轿子的照片,这样的考察对甘博一行来说,其实还是很舒服的,苦的就是那些以此谋生的轿夫和挑夫。
18、甘博在路边,看到很多石桅杆,中间的建筑是石供桌和神龛,看其后方并无大墓,很可能是村里的土地庙,一般这样的石桅杆较为细长高大,由当地考取功名的人家所立,照片中的却是较矮,上方也刻有不少文字,其中有“福信无疆”几字可辨认,不知是和用途。
19、在官道旁的一处河流,甘博看到一个男子在河里洗着什么,仔细询问,得知他正在清洗当时的主要货运交通工具独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