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龙滩壮歌黑龙滩修建纪事大型报告文学
TUhjnbcbe - 2023/8/2 20:36:00
北京有哪些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龙滩壮歌

唐建华著

第一章干旱的仁寿渴望水

没有水的环境,干涸的不仅是生长万物的土地,更是人民焦灼的心灵。

水滋养万物,哺育百姓。勤事稼穑,以富万民,惟仓廪实而知礼节。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缺水,生存都难,谈何发展,遑论幸福!

仁寿人民有史以来,从来没有摆脱过缺水的煎熬。仁寿人多,饮水、耕种都需要充足的水资源,而仁寿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最缺的恰恰就是水资源!

仁寿现有人口万多,是四川省第一,全国第三大人口县。在年代,仁寿已有上百万人口。年,全县实有人口人(含籍田),到了年,实有人口人(未含籍田)(据吴树科《黑龙滩记忆》)

据《四川统计年鉴》统计,仁寿户籍人口为.2万人,流出人口为37.83万人。常驻人口.37万人。依照这个统计数字看,仁寿的常驻人口位于四川省第三,总人口(户籍人口)为第二。

仁寿人多,人才也多。人多,力量就巨大;人才多,智慧就丰富。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仁寿人民从来就不是向困难向艰苦低头的人民。他们要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要在这片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土地上战天斗地,要将因缺水而贫瘠的土地变成富饶的鱼米之乡。修建黑龙滩水库,就是普普通通的仁寿人民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创造的伟大的战斗史诗,他们的惊世壮举将长久地泽被后世,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仁寿,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仁寿”一词,语出孔子《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仁”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首,“寿”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之先。

《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载:“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宜乎?’”

《论语》中收录了孔子很多在不同场合或答问,或有感而发的“仁”。他不厌其烦地教化、解释、描绘了仁者的思想风貌和道德情操,“仁”成为了儒家学说所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首,也成为了“仁者寿”理念的前提与基础。

“仁者寿”——“仁”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孔子曰“仁者寿”,谓有仁德之人能长寿;“寿”则是道家思想的精华,道家认为“世寿有量,道域无疆”,故道家祝辞常曰“无量寿福”,即无穷尽的长寿与福气。《说文解字》解“寿”即为:“久也,象征人长寿、国永固、物久存。”

年出土的“资阳人”头骨化石,距今3万余年。在地理位置上,仁寿与资阳毗邻,由此可见,在这片土地上,很早就已有人类生息。年在仁寿境内的东方红红兵村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双耳铜钫和其他铜器,距今已二千多年了。周朝时,仁寿为蜀国辖地,秦朝时,仁寿为蜀郡地,北朝西魏年—年置陵州,因陵井得名。

“仁寿”作为县名,则为隋文帝建仁寿宫以后。因隋文帝性喜祥瑞,常居仁寿宫,其四子蜀王杨秀为迎合父亲所好,隋开皇十八年(年)而奏请将其辖内的“普宁县”改名为了“仁寿县”。

仁者乐山,寿者乐水。仁者寿,乐山乐水,却偏偏没有水。是上天故意同仁寿子民开了一个玩笑?

缺水,就找水。仁寿人一直跋涉在寻找水的路上,艰难地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仁寿人一直都不甘受制于上天带来的厄运,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一直在治水、修水利,期盼着能够得到满足他们生存的水。

据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年),开始俢塘筑堰,自流灌溉农田。

民国时期,县*府先后设立实业所(年)、实业局、建设局等部门专事水利事务。

新中国成立后,年1月1日成立的仁寿县人民*府,专门设立的建设科主管水利。同年的3月29日,*府组织城区机关干部、居民淘河,上起北门桥、下止江家坝,长米,投入个人工。*府还发放一亿零六千四百元(折合现币.64元)专款整治和新修塘堰。

年,发放水利贷款3亿元(折合现币元),农民自筹伙食费万元(折现元)整修塘口,堰座,新修塘口,堰47座。(《仁寿县水利电力志》眉内印())

为了生存,仁寿人一直在努力同天地战斗,想方设法积蓄上天落下的水。截止年,全县有山坪塘口,石河堰54座,但蓄水量太小,仅能勉强灌溉5.1万亩田地。对偌大的仁寿田地和人口而言,连杯水车薪都说不上。

上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运动时期,*和*府鼓励新修水利,仁寿人民新修了山坪塘多口,但因质量问题,垮塌严重,效益不大。

至年这四年,在中央“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的水利方针指导下,仁寿大兴水利建设,修建山坪塘口,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仁寿人也从中看到了引流蓄水的重要性。

看到了山坪塘蓄水的作用,仁寿人在想,把山坪塘扩大,蓄的水不就是更多了吗?于是仁寿人开始修建小水库了。一个水库那可是几十上百口山坪塘呀。在省委的指导下,从年到年,全县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就修建了13座小水库。

水库,把一个孤立的、分散的小型水利工程,走向了一个乡,几个乡的成片治理,占地少、蓄水多,能够抗御较大水旱自然灾害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水库既然好处多,那就一鼓作气继续修,仁寿把水库越修越大,年,全县决定兴修人民、双马、红岩三座中型水库。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开采和搬运机械,要完成这样的水利工程,基本上依靠老百姓出资出力,肩挑背磨。

但是,工程刚一上马,就遇到了国家的三年困难时期,三座水库,不得不在年全部下马。

年,四川省委提出“以机电灌溉为主”的水利方针。全县开始修建石河堰为主的机电提灌储备水源。但由于地形,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诸多原因,机电提灌远不能解决仁寿的水利问题。

经过勤劳、智慧、勇敢的仁寿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找水、蓄水,全县的缺水问题虽有所解决,但问题依然存在,全县的用水困难并没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全县的用水问题依然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县上领导和全县人民群众的心上,喘不过气来。

仁寿曾经的历史,就是一部旱涝双至、以旱为甚,人们苦苦治水的历史。

唐乾封二年(),陵州大旱,百姓断粮。

宋绍熙二年(),陵州旱,三年复大旱,饿死者众。

明嘉庆二十三年(),七月至次年六月大旱。

清顺治六年()大饥凶荒,大旱赤地千里,逃亡殆尽。

乾隆四十三年(),大旱,遍立人市卖子女,饥殍盈途,为百年仅见之事。

嘉庆十年(),夏旱,四苗枯,灾民四出觅饮水者,触处皆然……

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连续四年,春夏干旱,禾苗枯萎,农民四处寻水,饥民涌进县城“吃大户”,年,千余人涌进县府,逼迫县长到城隍庙社坛求雨。

自古至今,仁寿人都在为水而战,但是效果甚微。据仁寿县志记载,自明世宗嘉庆元年(年)至民国末年的年间,大旱灾平均每八年一次,大水灾平均每十一年一次,民国时期,大旱或局部大旱灾竟高达三年两次。水灾两年一次。仁寿人民处在频繁水旱灾害之中,灾难深重。

新中国成立后,干旱、洪水交替困扰仁寿,全县人民依然渴望水。

据县志记载:修建黑龙滩水库之前,大旱和局部大旱高达三年两次,水灾两年一次。年全县人均从生产队分得粮食仅.2公斤,“红苕半年粮”,群众生活很苦。

“十年有九旱,用水贵如油”在陵州大地的仁寿人中,口口相传。

水!水!水!

天上不下,陵州大地,如火炙烤,干涸煎熬;天上下雨,四处横流,留不住,还淹没庄稼,

水,依然死死的扼住了仁寿人的咽喉。仁寿人,因为水,吃饭成问题,连红苕都吃不饱。生存艰难,发展滞后。

仁寿,就注定世世代代这个样子了吗?仁寿的水问题真的就如此“难于上青天”,永远无法彻底解决了吗?

经过千百年来的祈求与斗争,仁寿人认识到,无法感动也无法改变老天爷的做法,只能自己改变自己,才是出路,才是活路。怎么改变,那就是,想办法把老天爷的降到人间的水管理起来。水来的时候,把它蓄起来,不让它白白流走,更不让它肆虐成灾,危害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水的时候,又把蓄起来的水放出来,想什么时候放,就什么时候放,想放多少,就放多少,控制权就在我们手里。

之前修建的山坪塘,石河堰就是这种功能,但是山坪塘和石河堰太小了,不能满足需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是不是把山坪塘扩大再扩大,那就是修建水库。

位于仁寿洪峰乡的蒋家林水库(后改名为洪峰水库),仁寿高家乡境内的英头等小型水库,发挥了较好的蓄水排水功能,在当地小范围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让仁寿人特别是仁寿的领导更加坚定了要修一种更大的水库,这个水库要能够基本上解决仁寿全县的用水问题。

仁寿的领导干部们开始反思,反思从50初到60年底中叶,这10多年兴修水利的利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仁寿的水利问题,只有从仁寿水资源缺乏的实际出发,走大、中、小、蓄、引、提结合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道路。

如何修建更具规模的大型水利工程,仁寿的普通群众也夙兴夜寐,集思广益。

文宫区太平公社的老贫农袁泽川,提前开始行动。他带着如何解决仁寿干旱的问题,从年入春以来,自带干粮,顶烈日冒风雪,翻山越岭,破荆穿林,观察山脉和流水走向。进行勘测绘图工作,前后一年多的时间,他踏遍了一百多座山,走访了太平、文宫、松树等十多个公社,征求了几百人的意见,行程多华里,经过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地情水文资料,完成了勘察绘图工作,写好了水利建议书。年夏天,在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又步行到县、省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了水利建设意见,表达了百万仁寿人民征服自然改造山河定叫仁寿换新颜的战斗决心,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县革委会核心小组研究决定。对全县水利情况进行一次深入调查,在医院刚做完手术不久的县革委会主任,满怀信心地带领县革委常委、贫下中农和技术人员共40多人组成的人“三结合”勘测队,在灌县水利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走遍了大半个仁寿县。经过踏勘、初勘、详测、定测阶段,制定了修建黑龙滩水库的计划。年10月,黑龙滩水库的主体工程动工了,这期工程包括新建一座需要条石20万方的弧型重力大坝和开凿一条1米长的放水隧洞,任务十分艰巨。为了迅速改变仁寿数百年来的干旱面貌,上级*委发出水库要“一年建成,两年受益”的战斗号令。(参阅《四川日报》相关报道)

说到黑龙滩水库,农民袁泽川是一名绕不开的人物。袁泽川生于年,在家排行老二,一生经历坎坷,先后做过农民、国家单位工作人员、教师等职务。年夏,年近半百的袁泽川在家利用空闲时间,做了一套土仪器,他把三根齐眉高的竹杆绑在一起作为支架,支架上面再绑一个竹筒,作为瞄准筒,竹筒上用牛皮胶粘上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管,作为水平仪,再拿一根竹杆作标粁,在标杆上刻上尺度。由于标杆上刻上的尺度细小,瞄准简上有没有放大镜,距离远一点,就根本看不清标杆上的数字。袁泽川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标杆上用不同颜色的油漆涂成一圈一圈,也就是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尺度数据。远看去也很醒目。据袁泽川侄子袁伯勋撰文回忆:

年秋天,生产队刚收完水稻,袁泽川就向生产队长请假,说明要出去勘测水源,要解决家乡的缺水问题。队长很支持他,就答应了。袁泽川带上自制的土仪器、纸笔、炒面、煮熟的红苕等干粮,沿龙泉山脉进行测量,观察山脉走势和水流去向。遇到不知道的地名就向当地老百姓打听,并将这些地名和测得和数据记录下来。他饿了向当地老百姓要点吃的,渴了就喝点山泉水,夜晚就在百姓家、破庙里、山洞洞、乱草丛、悬崖边住,只要能遮风挡雨都行。一日,突然下大雨,将袁泽川全身打湿,刚记录的数据的纸也被雨水渗透,字迹模糊不清,雨停后他又返回二十里地重新测量记录。袁泽川这次出去花了六个多月时间,到了年2月底才回家,回到家里时,大家都不认得他,胡子很长,满脸污垢,衣服很脏,像逃荒要饭之人。

袁泽川第二次出去是在年3月份。这次的主要目的是查看龙泉山脉西边地理情况,到成都平原东风渠测绘水的流量和灌溉情况、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等数据。这次出去花了四个月的时间,7月份才回到家中。

袁泽川第三次出去是同年的9月份,主要目的是察看龙泉山脉东面山势地理情况。为了解了仁寿县所有的山山水水,袁泽川往东到过简阳、内江,资中、往南到过井研,他将仁寿的主要山脉、河流都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次出去到了年3月才回家。

袁泽川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在荒山野岭间度过了两个春节,步行了两千多里路,爬遍了多个山头,走遍了十多个公社和好几百名当地社员。他掌握和研究了大量水文资料后,判断成都平原的地理位置高于龙泉山东面仁寿县的地理位置,将成都平原东风渠的水打穿龙泉山脉,引到仁寿境内是可行的。袁泽川回家后从年3月至5月这期间,白天上山干农活,饲养水牛,忙家务,晚上在油灯下,戴上老花眼镜,将收集的大量水文资料、进行绘图,画错了的地方,他就把它挖空,再补上一个疤重画,最后共补了六十多个疤将水利工程图画成了,并附上千言文字说明,同时写了封建议书。

年6月,袁泽川多次带上水利工程图和建议书,步行70多里路来到仁寿县城,找到水利部门,说明来意,没有及时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年7月的一天,袁泽川爬山涉水,步行多里路来到成都,到四川省水利厅反应情况,并呈递水利工程图和建议书,当即受到领导的重视。

年12月,仁寿县打电话到太平公社,通知袁泽川到仁寿参加人民水库和回龙水库的规划会议,

年3月中旬的一天,仁寿县又通知袁泽川到仁寿开会,会上仁寿县革委会崔二奎主任介绍修建水库的相关情况,袁泽川在会上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此后,袁泽川还多次被县委邀请参加水利工作会议。

年10月,修建都江堰东风渠引水工程打响了,袁泽川克服自己年事已高和家庭的苦难,执意要亲自参加水库建设。年3月,他来到工地,同年青人一起修建水库。不久,他的儿子要参*,妻子不行病逝,家庭的更加困难,但袁泽川依然坚持要在工地上劳动。春节期间也不回家过年。就在过年这一天,袁泽川的母亲突然过世,他才匆匆赶回家,安排一切事务后,当天晚上就回到工地。

在水利工地上,袁泽川担任过施工员、*工员、保管员等多种职务,哪里困难多,他就出现在哪里。不管在那个岗位,他都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且成绩突出。

年,由于袁泽川的事迹突出,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并出席县人大会议,这一年已五十五岁的袁泽川还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

这一年,根据规划仁寿县在李家沟修建黑龙滩水库的结瓜工程“李家沟水库”。修这个水库,涉及到社员们的搬迁事情,当地老百姓不愿意搬迁,抵触情绪大。袁泽川就给乡亲们做工作,讲道理,希望大家一大局为重,牺牲个人利益,支援国家建设,年9月,他第一个搬迁,迁到离老家十多里路的元通乡永革村1组居住。在袁泽川的带动下,大家都高高兴兴地搬迁到附近各社队落户。

年,黑龙滩、李家沟水库大功告成以后,仁寿县第一次贫协会在县城召开,袁泽川被邀请到当席台就座。这一年新华社住成都站记者郭超人来采访他。6月,《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报》都头版头条刊登了袁泽川修建仁寿水利工程的事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他的事迹。还是这一年,县委书记杨汝岱专程来找袁泽川,为他解决农转非、吃“国家饭”的人生大事情。袁泽川以自己年岁已高,再干两年也退休了,没有必要。婉言谢绝了上级领导的关心,并将名额让给了别人。袁泽川一直亦工亦农的身份,李家沟水库管理处上班,每月领取30多元的工资。

年,为了照顾家庭,65岁的袁泽川就从李家沟水库回到家中务农。年袁泽川由于积劳成疾,左脚开始疼痛,行动不便,久治不愈,医院检查,确疹为骨癌,住院治疗月数无效,返家继续治疗。年正月18日,袁泽川逝世,享年69岁。

年,夏天。四川省委副书记杨超到仁寿视察工作,在与仁寿干部座谈时,对修建东风渠与下一步修建黑龙滩水库,从根本上解决仁寿县的水利问题做了重要指示。

在省委省*府支持下,年东风渠四期工程恢复建设,于5年后的年竣工。

之所以有后来的黑龙滩水库,东风渠的修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换句话说,没有东风渠,可能就没有现在的黑龙滩水库,或者说即使有就黑龙滩水库也没有现在这么大的规模功效。

简单的了解一下东风渠是有必要的。

东风渠,从都江堰引岷江水的人造渠道。年3月动工。总干渠自镇沙桥至南北闸长11公里,引水流量每秒10立方米;北干渠35.9公里,4月8日正式通水,当年实灌成都市郊、新都县木兰、泰兴两乡及金堂部分农田共9万余亩,为第一期工程,其中北干渠北支入龙泉驿区西河镇(当时为华阳县西河乡),控灌区境耕地亩。

年10月开工的第二期工程,主要灌溉今龙泉驿区耕地,包括原华阳县石灵、西河、洪河、大面乡及原简阳县龙泉和洛带区所属龙泉山前坝丘各乡,总计33.6万亩,规划设计总引水流量每秒40立方米。引水口改在两路口府河左岸,兴建永久性进水闸,两路口至镇沙桥一段长4公里,利用原凤凰河道扩建,镇沙桥至南北闸一段长11公里扩建,总干渠共长15公里。南北闸以下兴建南干渠,总长38公里。至今双流区新店子(今老南干渠里程桩11+)湃入芦溪河,于麻石桥闸(今总干里程39+)东分东干渠,长53.6公里。第二期工程于年4月完工,4月28日正式通水受益。

年2月-3月东山灌溉第三期工程施工完成,延长南干渠(今新南干渠)46.2公里,至仁寿县红光村入府河,灌区全部在今双流区境内。年12月第四期工程动工,由南干渠团结闸(今总干41+)向南开渠跨芦溪河,至龙泉驿区南境龙泉山麓罗家河坝,再沿龙泉山西麓延伸,经仁寿西折入彭山、眉山至土地场,其下支尾水至青神入岷江。因三年经济困难,开工未及一季,至年春下马,年12月起续建。

年更名为东风渠,沿用至今。团结闸以南新渠名新南干渠,团结闸以西原南干渠更名为老南干渠,团结闸以北至南一段原南干渠更名总干渠。年起,仁寿县修建黑龙滩水库,引蓄东风渠水控灌万亩。简阳县于罗家河坝分水穿长米的龙泉山隧洞,入三岔、石盘等大中水库囤蓄,控灌万亩,是为东风渠五六期工程。至此,龙泉驿南罗家河坝以南控灌面积增加倒万亩左右,原建总干及南干渠输水流量每秒40-20立方米已不能满足要求。总干渠再一次由团结闸向南延伸至罗家河坝,罗家河坝建闸下分龙泉山分水干渠及新南干渠。总干渠由郫县安靖乡至龙泉驿罗家河坝总长54.3公里,其中龙泉驿区境长30.7公里。年9月四川省水利局提出扩建总干渠方案:东风渠进口至南北闸长15公里输水能力由原每秒40立方米扩大到每秒80立方米;南北闸至麻石桥24.3公里由原每秒30立方米扩大到每秒70立方米。麻石桥至罗家河坝长15公里,由原每秒22立方米扩大到每秒60立方米。随即组织实施。年实测龙泉驿区境东风渠总干渠实际过水最大流量为每秒64立方米。(据成都市*府公开信息)

年,是黑龙滩水库修建历史上最关键和热闹的一年。也是必须要记住的年份。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滩壮歌黑龙滩修建纪事大型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