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小都江堰朱李火堰揭碑四川规划
TUhjnbcbe - 2023/8/2 20:1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00:29

封面新闻记者柴枫桔

公元前年,时任秦蜀郡郡守的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从根本上改变了蜀地的面貌,从此,四川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都江堰也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水典范。

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被世人所熟知,但很少有人知道李冰曾留下的另一大传世工程,朱李火堰。7月22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系统)“朱李火堰”揭碑仪式在德阳什邡市举行,标志着朱李火堰正式进入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列,也预示着四川在蜀水文化建设工作上前进了一大步。

“小都江堰”的诞生

造就水旱由人、不知饥懂的天府之国

“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在完成都江堰的伟大工程后,来到什邡高景关‘导洛通山’,从而把洛水一分为三,分别导入朱堰、李堰、火烧堰,留下他最后的治水遗作一朱李火堰,并长眠于章洛大地。”揭碑仪式现场,洛水镇*委书记廖兴林表示,从此,什邡朱李火堰和都江堰一道,惠泽川西平原,造就水旱由人、不知饥懂的天府之国。

因其外观极似都江堰鱼嘴,后来,朱李火堰也被学者们称为“小都江堰”。那么,什么是“导洛通山”,为什么要建造朱李火堰?记者从现场得到了答案。

“洛”其实就是洛水,后称石亭江,发源于川西北群山中的洛水,顺着山谷进入成都川西平原时,必须从高景关的古瀑口倾泻而下,因山区集雨面积大,汛期暴雨,常常危及下游。据《华阳国志》《蜀中名胜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从九顶山倾泻而下的洛水,时常造成什邡、广汉一带田园冲毁、人畜死亡的惨痛灾难。

而“导洛通山”便是利用的利用热胀冷缩的爆破原理,通过架火烧山,使山体岩石处于高温;再借汛期山洪实现水击,热胀冷缩产生爆破形成的巨大的冲击力使山崖崩塌,从而拓宽山口,使暴雨积水得以疏导,洪水危害减少。

随后,修建“洛堋”,即石埂分水岭,分水岭以东的外江用于泄洪,以西的内江用于灌溉。最后组织民工开凿朱堰、李堰、火堰,灌溉沿途万亩良田,最终汇入千里沱江。

朱李火堰修建完成后,每当雨季洪水从山中水道倾泻而来,则分别注入朱堰、李堰和火堰后,水势渐弱,缓缓地流向平原地带。自此,川西平原水患不再,粮田、河道星罗棋布,沃野千里,生机盎然。

按时间来算,朱李火堰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但时至今日仍发挥着重要的水利作用。据什邡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什邡利用朱李火堰建成前进渠,满足了该市洛水镇和湔氐镇8万余亩耕地的农灌用水,该区域已发展成为粮经复合产业园,培育了优质大蒜、*背木耳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朱李火堰对于流域内的绵竹、广汉、新都、金堂等成都平原的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发挥了重要作用。

挖掘蜀水文化载体

四川规划打造都江堰国家文化遗产公园

“揭碑仪式的举行,对于挖掘整理李冰治水的历史文化脉络,推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修缮,促进朱李火堰合理利用和永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现场,洛水镇*委书记廖兴林表示。

据了解,为做好李冰文化的保护传承,据什邡重建了李冰陵园,实施李冰广场、高景关李冰导洛通山遗址公园、李冰纪念馆、峰顶山李冰文化旅游步道等水旅融合项目建设,逐步构建李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旅游品牌体系,打造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朱李火堰”揭碑仪式只是四川打造水旅融合国际名片的一个缩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蜀水文化,都发中心将因地制宜与地方*府共建水旅融合品牌项目,争当繁荣兴盛巴蜀文化的“头雁”。

同时,都发中心将规划都江堰国家文化遗产公园。以都江堰渠首为核心,深入挖掘展示都江堰实地、实物、实景的千年“活文物”资源,规划世界级的都江堰国家文化遗产公园,作为中国文化的“金色名片”。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都江堰朱李火堰揭碑四川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