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明朝天寿山皇陵,经考证为王贤王侃马文
TUhjnbcbe - 2023/7/15 21:31:00


  文/陈益峰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主峰南麓,建于永乐七年(年)。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


  网上很多资料认为是廖均卿一个人卜选的,这是完全错误的。


  实际上,永乐五年,长陵卜选开始筹备,永乐七年,永乐皇帝,亲自正式定址在天寿山陵区,为举人王贤、知县王侃、给事中马文素等人推荐,永乐皇帝亲自拍板。核心技术,不是民间地理出自民间地理先生,民间地理先生,只是被征求意见而已。


  参与选址的人员有:礼部官员、钦天监官、工部官员、其他内外官员、风水术士及精通风水术的官员,有时甚至皇帝也会参与到选址的过程中来。永乐十一年二月丙寅,葬仁孝皇后于长陵。

明长陵,为精通地理的卜陵官员王贤、王侃、马文素等人推荐,永乐皇帝亲自拍板,决定的。

明朝天寿山首陵之长陵,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四山拱位,穴法天然,夺天下之正气,为万世之鸿基。延续了明朝朱氏三百年的家业。


  礼部尚书赵讧,精通地理,负责主持大局。同时征调朝廷和民间精通地理的官员和阴阳人,一共12人,分别是:


  鄢陵教谕王贤、太子少师姚广孝、丰城知县王侃、给事中马文素、五官灵台郎吴永、阴阳训术曾从*、阴阳人刘玉渊、阴阳人廖均卿、阴阳人游朝宗、僧人中山夅、衢州宝陀庵住僧非幻和尚等12人。


  1、十三陵的主要卜选者王贤,其次是王侃和马文素


  遍查史料,十三陵的主要卜选者是:王贤、王侃和马文素为主,吴永、曾从*、刘玉渊等人提过一些重要意见。游朝宗、中山夅、非幻和尚、廖均卿等人参与。


  当时12个风水师,各自卜选了很多宝地,其中山东宁贤的举人王贤,卜选的天寿山皇陵,被永乐皇帝看中。南京刑部主事蒋一葵编著的《长安客话》,明确记载,天寿山皇陵选址,是王贤卜选的,后来王贤官升正一品。后来朝廷也比较中意天寿山陵寝,所以12个地理先生,全部都去提意见了。


  2、王贤简介


  王贤,男,字惟善,明朝大臣。山东宁阳人。举人出身,精通地理技术,授鄢陵教谕,卜选的天寿山皇陵,明成祖朱棣的陵墓。


  明成祖选皇陵吉地,王贤集众家之长,用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山川地貌合一说绘成吉地图,很合永乐皇帝的心意。皇帝命王贤监造皇陵,用时三年,皇陵建成,成祖皇帝十分满意,擢升户部给事中,正七品。后授光禄寺少卿(从四品)、顺天府尹(正三品)。


  为官不畏权贵,执法严明,多行善*,吏民爱戴。任职长达十五年,至七十三岁才得致仕。英宗曾赞叹说:“府尹如贤者,何可得哉!”


  后英宗皇帝下诏,将王贤封为中奉大夫,从二品。


  3、明朝早期史料反复记载,长陵为王贤所卜选


  明朝早期的两位朝廷大员:


  (1)、吏部左侍郎,叶盛,关于从二品。


  (2)、吏部右侍郎,王鏊,从二品。


  叶盛、王鏊,两位明朝早期的朝廷中央大员,从二品,都说:十三陵的卜选主要是王贤。晚期的中层官员,蒋一葵也说:十三陵的卜选主要是王贤。


  叶盛,正统十年()中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正式进入明朝中央朝廷。而长陵卜选是明永乐五年(年),此时才过去38年,朝廷大员的记载应该是最为准确的。


  王鏊,成化十一年(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此时距离长陵卜选,永乐五年(年),过去68年。所以说叶盛、王鏊,二位吏部左右侍郎,都是当局者,他们的记载准确度是最高的。


  明所有史书,没有关于廖均卿卜选皇陵的记载,而反复出现的是王贤。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撰写《水东日记》记载:天寿山陵区,为王贤卜选


  3.1、《水东日记》记载:天寿山陵区,为王贤卜选


  《水东日记》,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撰写,叶盛(~),是吏部副长官,从二品的朝廷要员。


  其书成于淞水之东,名为《水东日记》。此书长于记事,核古综今,关诸*国,号为通博。此书主要记述明代前期典章制度,轶闻逸事,以及诗文、书扎、奏议等,还有宋元文人学者的行事及其碑铭、墓志之类。由于作者久居官场,谙于旧典,留心掌故,且多为其耳闻目睹之实,故所记较确实,可供研究文史者参考。


  《水东日记》著写时间,正是十三陵卜选之后三十多年,明确说:


  宁阳人王贤,少遇异人,相之当官三品,乃授以青囊书,遂精其术。永乐七年,成祖卜寿陵,有司以贤应命,于昌平东北十八里,选得吉壤,旧名东榨子山。陵成,封曰:天寿。贤后累官至顺天府尹。

明朝吏部右侍郎王鏊编著的《震泽纪闻》记载:天寿山陵区,为王贤卜选


  3.2、《震泽纪闻》记载:天寿山陵区,为王贤卜选


  明代王鏊编著的《震泽纪闻》有关于王贤的记载。


  王鏊(ào)(年9月22日—年4月14日),成化十一年(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历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从二品。


  《震泽纪闻》记载:


  王府尹忘其名,尝梦人授之书曰:读此可衣绯。不读此止衣绿。


  觉而异之。数日,於路得一书,乃青鸟家说也。玩读久之,以善地理闻。为(句)州佐时,汉府遣人购之。辞曰:


  吾非诏旨不往,汉以名闻。


  时太宗有事寿陵,乃召见於房山。上指示其处,对曰:此公侯地耳。


  扈从至窦家庄,盖窦十郎故址,曰:势如万马自天而下,真龙穴也。


  乃定,即今长陵。前有小阜,欲去之,曰:恐妨皇嗣。


  上问:无后乎?


  曰:非也,但多庶出耳。


  上曰:庶出亦可也。


  遂不去。后累世皆验。其人官至顺天尹。

明朝京师西城兵马司指挥使,南京刑部主事,蒋一葵编著的《长安客话》原文记载:明天寿山陵区,为王贤卜选。


  3.3、《长安客话》记载:天寿山陵区,为王贤卜选


  蒋一葵,万历二十二年()举人,历官灵川知县、京师西城指挥使,四处访问古迹,并一一记录,官至南京刑部主事,正六品。


  蒋一葵编著的《长安客话》,全书共八卷,分为:皇都杂记、郊坰杂记、畿辅杂记、关镇杂记、边镇杂记。其内容记述了北京明代地方历史和地理沿革,包含北京的城苑、山川、寺观、陵寝、名胜、古迹、关镇等。


  《长安客话》原文记载:


  国初,有宁阳人王贤,少遇异人,相之,当官三品,乃授以青囊书,遂精其术。


  永乐七年,成祖卜寿陵,遍访名术。有司以贤应。贤奉命于昌平州东北十八里得兹吉壤,旧名东榨子。


  山陵成,封曰天寿。贤后累官至顺天府尹。皇陵形胜起,自昆仑然而太行、华岳,连亘数千里,于西山海以达医无闾,逶迤千里,于东与此天寿山本同一脉,乃奠居至北正中之处,此固第一大形胜,为天下之主山也。我朝列圣遗弓并妥于此,斯不独天限中外,有自然之屏障,而王气所钟,真永保国祚于亿万年,镇压沙漠于千百世矣。


  3.4朱彝尊的《日下旧闻》,记载永乐亲自敲定的


  《日下旧闻》,清代康熙年间的书籍,共四十二卷,作者是朱彝尊。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辞科试,任翰林院检讨,日讲起居注,入值南书房,参予编修《明史》。朱彝尊博学多才,尤精于词章,为清初著名的学者和词家。《日下旧闻》,为朱彝尊记载的关于北京的城周边的旧事历史。


  《日下旧闻》明确记载:


  永乐初卜陵,众议欲用潭柘寺,永乐独锐意用*土山,即此天寿山也。


  3.5、《西京求旧录》称:天寿山陵区,不知是王贤,还是廖均卿


  《西京求旧录》称:明陵择地,或云山东王贤,或云江西廖均卿,所闻异辞,难以悬定,据此则永乐考卜之说,较为可信。


  《西京求旧录》,何时成书,无记载,但是可能已经失传,清朝四库全书还引用此书。

四库全书记载,根据史料记载,乾隆认为:长陵卜选,是众人提了很多方案,最后永乐独具慧眼,选中天寿山


  3.6、乾隆的认为,长陵是永乐亲自排班选定的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十六,记载的乾隆关于十三陵的诗词,清乾隆五十年(年),乾隆皇帝亲撰御书的题诗,《哀明陵三十韵》,也刻在明长陵的神功圣德碑的阴面。内容如下:


  北北过清河桥,遥见天寿山,胜朝十三陵,错落兆其间。太行龙脉西南来,金堂玉户中天开,左环右拱诚佳域,千峰后护高崔巍。


  昌平(州名)*土(山名)诚福地,永乐曾以亲临视(叶),英雄具眼自非常,岂待王(贤)瘳(均卿)陈其艺。


  《日下旧闻》载:永乐初卜陵,众议欲用潭柘寺,永乐独锐意用*土山,即此天寿山也。


  又《西京求旧录》称:明陵择地,或云山东王贤,或云江西廖均卿,所闻异辞,难以悬定,据此则永乐考卜之说,较为可信。


  或曰十三气数尽,朱明祚以此为准,是盖形家惑世言,承天造命惟君允。后嗣果能继祖烈,朱氏宗社那遽绝,君昏国事付貂珰,瞻乌久矣于谁瞥。

乾隆的《哀明陵三十韵》,刻在明长陵的神功圣德碑的阴面


  乾隆的这种说法,也有重大的专业价值。很多重要的方向性决策,其实不是专业人员可以做的,专业人员,由于过于迷信自己的专业,常常眼界和见识,不如站得更高的人,看得远、看得透。


  乾隆对于王贤也好,廖均卿也罢,都没有看上,他觉得,不需要他们出来呈能耐。其实朝廷众多地理先生,选出了一批宝地,最后大家各说各的,很多都倾向于潭柘寺,而永乐皇帝,独具慧眼,一下子看中了天寿山。这个说法,也是比较靠谱的一种:广泛征求意见,最后自己拿主意,不完全听专业术士的忽悠。


  朱棣这个故事,与清楚的顺治皇帝相似,清东陵,是顺治亲自相度的,只是最后操作,请钦天监刻漏科杜如预、挈壶正杨宏量,专业校准一下。


  4、关于廖均卿卜选皇陵的记载


  (1)、《明太宗实录》,提到他参与卜选


  《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二记载:


  永乐七年五月八日,己卯,营山陵于昌平县时,仁孝皇后来葬。上命礼部尚书赵羾,以明地理者廖均卿等,择地得吉于昌平县东*土山。车驾临视,遂封其山为天寿山,是日遣武安侯郑亨,祭告兴工,命武义伯王通、董役事、均卿等咸受官赏。


  但是《明太宗实录》,只是记载了廖均卿等12人参与,没有明确说谁起的主导作用。很多读者,都是以此记载,作为廖均卿卜选十三陵的论据。


  其他明朝同期史料,反复提起王贤卜选天寿山陵区,也提到因功封赏升迁的名单,但是从未提过廖均卿的事迹,也没有出现在封赏名单之中,在历史中完全没有痕迹。


  (2)、康熙年间的《元明事类钞》


  《元明事类钞》是清代史学家姚之骃创作的古籍。但是姚之骃是康熙年间的御史,距离永乐年间已经三百年了。他的论据主要是参看《明太宗实录》。


  其中的卷十八,其中的地师分类,提到:潜确类书,廖均卿精地理,成祖择夀陵,久不得吉壤,均卿至昌平,徧阅诸山,择*土山最吉。成祖即日临视,封为天夀山,授均卿以官。


  (3)、廖均卿的家谱,过于贬低其他人,抬高自己


  廖均卿,廖均卿的儿子廖信厚,编写的《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编写到族谱之中。


  说,长陵卜选,是他一个人选的,永乐皇帝对其他所有风水师都不满意,还杀了王侃、吴永等风水师。


  这个说法,被正史否定。正史记载的是:陵寝建成后,朝廷论功行赏,王侃居首功,升易州同知,后又钦天监监正,钦天监一把手。吴永也没有被杀,被封为僧录司右阐教,从六品。廖均卿,写家谱说,皇帝只是赏赐一把扇子,游朝宗写家谱说,皇帝赏赐了一件衣服。

《明太宗实录》记载,长陵卜选,因功受封的地理先生有:王侃、马文素、吴永、刘玉渊、曾从*


  5、正史记载王侃、马文素,因卜选长陵有大功,封钦天监监正和监副


  (1)、《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二记载:


  永乐十一年,五月,壬寅,定管建长陵功,赏武义伯王通,进封成山侯,食禄米千二百石,子孙世袭侯爵,散官勋号如故,赏彩帛六表,里钞四百锭。


  掌金吾右卫事都指挥佥事许亨,升都指挥同知。


  金吾右卫指挥佥事李旺,升指挥同知。


  羽林前卫指挥同知吴刚,升指挥使。


  亨赏彩帛四表,里钞二百锭。旺、羽,各赏彩帛三表里,钞百六十锭。


  营缮所正蔡信,升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不视司事。赏彩币三表,里钞二百锭。


  其营缮所正王宁等并督工官吏,及*民工匠,赏各有差。


  复论初卜吉之功,升知县王侃州同知,赏彩币三表,里钞二百锭。


  升给事中马文素,太常寺博士。


  阴阳训术曾从*、阴阳人刘玉渊。皆钦天监漏刻博士。食禄不视事。


  五官灵台郎吴永,始以僧授改升僧录司右阐教。


  各赏彩帛二表,里钞百六十锭。


  从后来游朝宗的族谱记载,皇帝赏赐了游朝宗,一件红色衣服。廖均卿也说,皇帝赏赐给他一把纸扇。关于非幻和尚,也是说皇帝赏赐了一件衣服而已。

《明仁宗实录》记载王侃、马文素,因卜选长陵有大功,封钦天监监正和监副


  (2)、《明仁宗实录》记载:


  洪熙元年二月,戊申,易州同知王侃为钦天监监正,太常寺博士马文素为监副。王侃、文素,皆明阴阳之术,永乐中初建长陵,当预效劳,至是山陵事毕,上追念其劳,故有是命瓒素。


  而廖家编著的《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对王侃、吴永非常痛恨,编造谎话说王侃、吴永被斩首。原文:


  圣主坐沙河行宫,直宣王侃、巫涯二人,面叱戏朕。即吩咐刑部:发落锦衣卫斩首。二人自愧其无道术,含悲不奏。此王、巫崖(吴永),乃丰城人也。

燕山山脉,大开帐幔,横阔数十公里,帐中出四条大龙,奔腾前行十余公里,最后在长陵前汇合。卜选此地下葬,说明地理先生的专业水准极高,也说朱棣的眼力非常独到,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笔者去潭柘寺、红螺寺、小汤山等其他备选地方看过,与此地地形相比,无法比拟,天壤之别。

局势中央,有大龙端坐,为天寿山来龙,左右横开大帐,帐中抽大龙,结十三陵之首陵——长陵


  6、参与长陵卜选的,众多地理先生简介


  (1)、王贤、教谕


  王贤,男,字惟善,明朝大臣。山东宁阳人。举人出身,授鄢陵教谕。


  明成祖选皇陵吉地,王贤集众家之长,用阴阳五行、日月星辰、山川地貌合一说绘成吉地图,很合永乐皇帝的心意。皇帝命王贤监造皇陵,用时三年,皇陵建成,成祖皇帝十分满意,授光禄寺少卿(从四品)、顺天府尹(正三品)。


  后英宗皇帝下诏将王贤封为中奉大夫,从二品。


  (2)、姚广孝、太子少师


  姚广孝(年-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精通地理之术,参与十三陵的卜选定址工作。明朝*治家、佛学家,文学家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永乐十六年(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


  (3)、王侃、知县


  王侃(kǎn),丰城知县,永乐初年,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因功授易州同知。永乐去世后,下葬于长陵,其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登基。洪熙元年二月,戊申日,仁宗再次感念王侃卜选长陵功劳,升王侃为钦天监监正,正五品。


  (4)、马文素、给事中


  马文素,给事中马文素,永乐初年,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因功授太常寺博士。洪熙元年二月,戊申日,仁宗再次感念马文素卜选长陵功劳,升马文素为钦天监监副,从五品。


  (5)、五官灵台郎吴永


  吴永,五官灵台郎,永乐初年,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因功始授僧授,后改升僧录司右阐教。


  (6)、曾从*、阴阳训术


  曾从*,江西省宁都县会同乡桐口人,为曾文辿所在家族的后裔,为县里的阴阳学官,称:阴阳训术,无品级。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授钦天监博士,九品。


  (7)、刘玉渊、阴阳人


  刘玉渊,阴阳人,民间地理先生,永乐初年,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因功钦天监博士,九品。


  (8)、游朝宗、阴阳人


  游朝宗,字符礼,南唐何国师的后人。永乐初皇帝下令建造京师及天寿山陵。这时全国以地学应诏的有十二人,公与杭州的僧人中山夅之见独优。三年竣工了,他因老疾向皇上提出回乡,永乐皇帝赐红色衣服一件。


  当时有人写诗赞颂这件事:


  元旦承恩老自惭,布衣也话列朝班。


  (9)、廖均卿、阴阳人


  廖均卿(——),字兆保,号玉峰,兴国梅窖镇店山村人,参与十三陵的卜选,永乐皇帝赐纸扇一柄。


  陵寝建成,均卿自称不愿再封官受金,成祖便赐其纸扇一柄,并题诗云:江西一老叟,腹内藏星斗。


  断下金石鲤,果中神仙口。


  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


  赐尔一清风,任卿天下走。”


  (10)、中山夅,僧人


  中山夅,杭州僧人,永乐初年,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


  (11)、非幻和尚,住持


  《衢州府志》记载:,非幻和尚,宝陀庵住僧,谙熟儒典,精通地理,曾应诏相天寿山,皇帝赐以金紫。明成祖在永乐十八年派遣使者祭其墓,赠五官灵台郎僧。


  网上有人说非幻和尚,就是吴永,这是不对的。非幻和尚是宝陀庵住僧,这是没有品级的。而吴永本身就是五官灵台郎,永乐初年,参与天寿山陵区卜选,因功始授僧授,后改升僧录司右阐教。吴永和非幻和尚,两人不是一个人。


  结语


  古代朝廷,对民间江湖地理先生,非常慎重。一般是只是征求意见,很少重用,防备和怀疑,远大于重用。自古依赖,朝廷卜选地理,主要倚重的是钦天监的地理官员、朝廷精通地理的文官、民间精通地理的秀才和举人。


  整个明清时期,有据可查的,被朝廷封赏的民间阴阳人,只有二人:参与明朝长陵卜选的刘玉渊和主导献陵卜选的陈俊文。都是在明朝早期出现,后来越来越疏远民间江湖地理先生,即使偶尔有征求意见,但是也没有出现封赏的现象了。


  全文完。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朝天寿山皇陵,经考证为王贤王侃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