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末中国行151909年张柏林拍摄的 [复制链接]

1#

引子

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派遣东方教育考察团来华,地质系教授托马斯·张柏林与其子罗林·张柏林同为成员,28岁的罗林负责摄影,他以详实的文字回忆、极高清的照片,留下了百年前中国的影像,由于时光久远,很多照片不知出处,图游华夏网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严谨考证,总体按照拍摄的时间顺序进行还原,与读者朋友们共同回顾。

第15篇行程

年3月31日,考察团一行从太和镇(今四川射洪市)出发,当日抵达观音桥(今属四川三台县),4月1日到达大桑墩(今中江县龙台镇)。

我们找到清朝时期绘制的地图,再根据罗林的回忆,大致还原了考察团在射洪经三台前往中江地区的行程路线,3月31日7时从太和镇出发,中午在陈古塘(今射洪县陈古镇)歇脚,下午4点30分到达观音桥(今绵阳市三台县观桥镇)过夜,4月1日早上7时出发,中午在白树丫(今德阳市中江县柏树乡),下午4点30分到达大桑墩(今中江县龙台镇)过夜,4月2日7时零6分出发,中午到达兴隆场(今中江县兴隆镇)。

一、三台县境内

1、3月31日晨,考察团离开太和镇,罗林回忆走过了一英里左右的平原道路,然后开始走上山坡,他感觉景色与此前没有什么差异,因而显得很单调,中午抵达陈古塘(今射洪县陈古镇)吃午饭,片中是罗林离开某处村镇所拍,村民们好奇地目送他们离开,因为原图没有注明地点,笔者判断是太和镇与观音桥之间的某地,不是陈古镇就是三台县景福镇,具体是哪里,还有待当地的读者朋友们判断分析了。

离开陈古镇不远,罗林一行参观了一个在陡峭的悬崖边挖出的洞穴,主入口有22步,洞口高约7英尺,宽约8英尺,是人工在一块较软的钙质砂岩中挖掘,很小的入口又在峭壁旁,这令罗林大为钦佩。

2、下午4时30分到5时15分,考察团的队伍陆续陆续到达观音桥(今三台县观桥镇),因镇外观音庙旁有座桥而得名,这是在观音桥的客栈内房门口,考察团在此留下珍贵的合影,从左起依次为:伯顿博士、托马斯·张柏林教授、比奇博士、王翻译、罗林·张柏林。

3、在观音桥,罗林拍摄了一处戏台的照片,传统的中国园林建筑,一棵造型优雅的大树枝叶繁茂,如同巨伞。

对上图的局部进行放大细观,可以清晰看到戏楼墙壁绘制的仙人画,匾额上可以看到“清歌舞”的字样,戏台下方设置了很多张八仙桌,供人们饮茶对谈。

二、中江县境内

4、年4月1日晨间,考察团离开了观音桥,中午经过白树丫,下午4点30分抵达大桑墩(今中江县龙台镇),外国人的到来,在大桑墩引起了极大地轰动,得知消息的男女老少几乎都围了过来看稀奇,罗林也站在高处拍下了这张瞬间。

对上图的局部进行放大细观,围观的百姓大多都是亲和的笑容,见证了川人祖辈的善良与淳朴。

5、在大桑墩的附近,罗林看到了村居与坟茔相邻,一个男孩站在麦田里,默默地看着走过的考察团队伍。

6、罗林在大桑墩的一处小路上,拍下了一个川人先辈挑着竹筐的背影,打着赤膊的汉子,皮肤黝黑,肌肉精壮,见证了四川人的坚韧之态。

7、同样的位置,罗林给他父亲托马斯·张伯林与比奇博士拍摄了一张路上散步的合影,期待中江县的读者朋友们能找到现在的地点,再与百年前的旧影对比欣赏。

8、年4月2日7时零6分,考察团离开了大桑墩,中午到达兴隆场(今中江县兴隆镇)吃午饭,他们的轿夫将轿子停在了街道中间等候,罗林拍摄的这处空地上,当地人将砍来的柴草放在地上交易,此前很多读者疑惑罗林一路所拍的景色,很少见到树林,这应该与百姓烧饭将柴木用作燃料有关。

9、在兴隆场的附近,罗林看到了村民们围成一团,只见几个铁匠正用土法熔炉炼铁打造农具。

对上图的局部进行放大细观,我们可以看到罗林的父亲老张柏林正认真地看着铁匠的动作,其他人也许是看这些远道来的外国人热闹。

10、在兴隆场的附近,罗林拍下了村口的一座牌坊,牌坊下是石板路的官道,古韵悠悠。

对上图的局部进行放大细观,我们可以看到《孝节》的牌匾,左侧的牌匾是《岳峙》,门楼前方还有几人歪着头,目送考察团离去。

11、在兴隆场到金堂县之间的某处,罗林给考察团成员HoraceG.Reed拍摄的照片,背后的房子里可以看到两个妇人。

对上图的局部进行放大细观,我们清晰看到她们的样子,脸上露出的是惊奇,脚上明显有裹足的痕迹,不过没有那种三寸金莲的纤小。

12,这是考察团的同伴给罗林拍摄的单人照,仿佛是一个英俊的西部牛仔来到了古老的中国。

13、即将到达成都平原的最后高坡,罗林给王翻译拍了单人照,脚下的梯田因为海拔较高,不似此前地区的平整,而拍摄具体地点罗林没有注明,有可能在金堂县境内,只能期待熟悉当地的读者朋友们分析判断了。

考察团离开中江县境内后,于年4月2日下午4点多抵达赵家渡(今成都市金堂县城),欢迎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