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乾隆大兴土木,江南园林搬往北方,变神话传 [复制链接]

1#

据《清会典事例》、《清通志》、《日下旧闻考》等书所载,乾隆年间园囿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在西郊泉水丰富的地带,主要有圆明园及附园长春园、绮春园、畅春园、西花园,圣化寺,泉宗庙,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乐善园,钩鱼台等。南郊的南苑,蓟县的静寄山庄,承德的避暑山庄,皇城内的西苑(包括南海、中海、北海),景山。紫禁城内的御花园、慈宁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即乾隆花园)等共二十余处。

江南及各地行宫内大都有园林设施,尚不包括在内。

这些园囿单个面积和规模,似比文献所载汉之上林、隋之西苑有所不及,但其造园艺术是相当精湛的,就现存遗迹看来,其规模之大、工程之巨,又远非江浙诸名园所可比拟。

虽然如此,清朝北方园囿却越来越呈现江南风景。

江南园林,多以玲珑精巧秀丽取胜,而北方园林则以雄健浑厚淳朴见长。

清代园囿,特别是像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大型园囿,虽然仍保持某些北方风格,里面的格局、风景却都是仿江南名园建造的,形成独特的南北融合、自成一体的特色。

其模仿形式大约有三种情况:

一、景点景名同时移入。

如在圆明三园中,就有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三潭印月”、“雷峰夕照”、“曲院风荷”、“双峰插云”、“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断桥残雪”,苏州的“狮子林”、海宁的“安澜园”、绍兴的“兰亭”等。

苏州的“狮子林”、“笠云亭”、“千尺雪”,嘉兴的“烟雨楼”,杭州的“一片云等曾移入避暑山庄,在西苑、盘山亦各有“千尺雪”。

二、移物。

如乾隆十六年(年),乾隆第一次南巡之时,见到杭州宋高宗赵构做太上皇时建造的德寿宫遗址中有一块梅石碑,上面刻有南宋时曾植于此宫的苔梅(一种根干部有苔丝的古梅)和一块山石的图画,当时梅花早已枯死,山石尚存,乾隆对此石甚为喜爱,“抚摩良久”,地方官员见此情景,于次年正月即将此山石运来北京城。

乾隆一面表示:“既悔鬟时未颁却贡之旨”,一面又说:“念事已成,留置御园。”遂置于长春园的菁园门内,并命名此山石为“青莲朵”。

乾隆对江南景色情有独钟

乾隆曾经多次题诗记述此事,抒发其怀古之幽情,而且先后命人摹刻了两块梅石碑,分别置于杭州德寿宫遗址及长春园菁园内。

三、模仿后另命新名。

清漪园中的惠山园,即模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建成。乾隆第一次南巡时曾来此园,他认为“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康熙南巡时曾经赐题为“寄畅”。乾隆对其十分喜欢,认为其“幽致,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

乾隆对江南园林情有独钟,故乾隆年间不管是宫廷官方还是民间都对模仿江南园林造园很下工夫。当然,这些仿造均不是刻意模仿,而是模拟,或借题发挥,总在似与不似之间。

一般来说布局均比较严整,建筑物体量加大,用料比较讲究,建筑物造型仍具北方特色,较明显的差异是挑檐上翘弧度很小,明柱、门窗较粗壮,寓玲珑秀丽于雄伟敦厚之中,有一些建筑再饰以红墙彩瓦,这样就把南方民间园林艺术赋予北方的宫廷色彩,形成南北融合的特有风格了。

把江南名胜移入宫廷御园,是清朝皇家特别是乾隆南巡以后才大为应用的做法。

私家建园,在选景、题名方面,往往力求别致清新,最忌与别处雷同,不使落人俗套,而清宫建园对此颇不在意,甚至直接抄袭应用,且有“五福堂”、“平安院”、“多子亭”这样的俗名。

其实这正说明封建君王乾隆的心理状态。因为在他看来,天下美好的景物,无不属于自己,当然可以任从摆布。

一石一物,自可运至御园,若一景一园,则不能整个移动,只有当场绘图,回京仿建了。如圆明园中的安澜园、长春园及避暑山庄的狮子林都是这样建造的。

乾隆在《安澜园记》中曾说道:“陈氏之园何以名御园?盖喜其结构致佳,图以归。园既成,爱数典而仍其名也。“

另如乾隆二十二年(年),乾隆第二次南巡时,曾携带元倪云林《狮子林图》游苏州狮子林,在园内展图对观,引起乾隆很大兴趣,还自己作诗记录此事。

在修建长春园时专建了“狮子林”一景,并云:“此间邱壑皆肖其景为之。”

乾隆数次南巡,不仅要览尽江南胜景,而且要将江南甲天下移到自己身旁,以供随时御临玩赏。

乾隆房间充满江南的雅致

同样出于这种意思,于乾隆四十三年(年)又在避暑山庄修建了文园狮子林。这个景区的虹桥、云林石室、蹬道、占峰亭、纳景堂、清匈阁、藤架、清淑斋、小香幢、延景楼、探真书屋、画舫、横碧轩、水门等各式各样的景名,又完全与长春园狮子林的景名相同,可见其造园之精心。

除此之外,皇家对赏心悦目事情之贪婪,不仅仅要将天下名胜集中于身边,甚至对古人幻想中的仙境,也要将之在皇家御园中重现。

各园中大都有此类题名,最明显的是圆明园的“蓬岛瑶台”和“方壶胜境”。

圆明园复原图

蓬岛指的就是蓬莱山,《汉书》中记载古人曾经都在海中求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传闻中的神山,而瑶台也是一处传闻中神仙所居住之地。圆明园的蓬岛瑶台原来名为蓬莱洲,后被改为此名。

在福海当中,是由三个小岛相连的一处绝妙的景区,不登舟不能到达,象征上述蓬莱、方丈、瀛洲三个传说在渤海中的神山。

乾隆在《蓬岛瑶台诗》序中说:“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岩岩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这是造园思想的重要说明。

方壶,亦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著名仙山。《列子》中记载渤海几亿万里之外的极东之地,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五座仙山,里面住着海外众多仙人。有云方壶即方丈山,亦为上述三神山之一,自然也是佳胜之境。

乾隆还在某诗序中写到:“海上三神山,舟到风辄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囊?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这段诗序说明乾隆认为仙境是不存在的,真实的金银宫阙,仙境般的美景皆在我室,所有宝物皆在我手,何必到几亿万里的海中去寻求呢!

高高在上的封建独君——乾隆

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乾隆搜集天下美景于皇家御园的真正动机,那就是妄自尊大,认为自己不仅是天下之主,还妄图成为海外之主、仙家之主。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他花大力气、耗费无数民脂民膏的超大规模园林最后却被一群海外之人全部攫夺,真是时也命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